不管经历了多少失败、多少反复,ERP终于上线了!这个时候,几乎所有人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。那么,我们是不是可以“刀枪入库,马放南山”,从此“高枕无忧”呢?答案是否定的。

ERP系统的上线并不意味着项目的终结,而是表明ERP实施由“项目阶段”转向“运营阶段”。上线阶段是“强力投入带产出”的过程,运营阶段则是“内部创新带产出”的过程。我把自己在ERP运营阶段的经验和心得总结了一下,概括为“一种制度、两类会议、三个目标”。下面分别讲一讲。

“一种制度”,指的是“ERP导师制”。

ERP导师由原ERP项目团队成员担任,是兼职,职责范围按照其之前在“项目阶段”负责的范围划分。

ERP相关问题能按范围划分的,向对应的ERP导师反映并由其主导解决;不能按范围划分或者范围有交叉的,向任意ERP导师反映,并由其主导解决或由其转交其他ERP导师主导解决。

为保证导师团队的稳定性及培养导师的全局观,我们在团队中建立AB角制度,导师们一对一或者一对多,互为AB角。

完成这些工作后,将ERP导师的职责范围做公示(注明AB角)。

可以通过下列方式来增强ERP导师的荣誉感和工作动力(仅供参考,企业按自身实际变通处理):给ERP导师发放聘书、在ERP导师的员工铭牌上加印“ERP导师”头衔、做企业通讯簿加注“ERP导师”、按照薪资的5%发放“ERP导师津贴”、定期组织娱乐和拓展活动。

“两类会议”,指的是“ERP导师例会”和“ERP专题会议”。

“ERP导师例会”根据企业情况选定为每周、每两周、每月定期召开,一般只有导师参与。内容主要是导师们交流心得、相互答疑,共同进步,合力推动ERP朝着“三个目标”(下文会提到)前进。此类会议不设专人记录,导师自行记录。

“ERP专题会议”由任意导师发起,不定期召开,内容主要是处理各导师收到的公司内部ERP问题和“ERP导师例会”交流产生的新方案。此类会议设专人记录并由发起人决定是否邀请公司高层参与和决策。

“三个目标”,也叫“三个零”,指的是“自动编码零手工、后台处理零出现、系统实际零差异”。

这三个目标的达到和保持也是“一种制度”和“两类会议”的终极目标。
ERP物料编码是一种重要但平凡的工作,企业不可能安排优秀的人才来做它,优秀的人才也不大可能愿意长期做这种按部就班的事情。然而,编码是ERP中的“万物之源”,是核心中的核心,很多企业就是对这个工作不够重视,导致ERP系统数据越来越多垃圾,最终成为摆设。对这类“重要但平凡”的工作,最合适的办法就是自动化之。我们通过制定一个完整、准确、易理解的物料编码规则(此规则需同时对物料的规格和名称进行规范),再据此开发出一套“物料自动编码、规格和名称自动生成”系统,就可以在重码自动识别的前提下实现“自动编码零手工”。开发和运维这套系统是ERP导师们的首要目标和基本责任。

“后台处理零出现”是指严格控制并运用5W1H之类的方法分析每一次后台处理,找到原因并改善,最终做到利用单据和流程解决问题,而不是从后台处理。

“系统实际零差异”是指企业所有的实际业务在ERP系统中都要有相关单据和流程,并能同步体现。发现有业务脱离ERP系统存在的,要及时纳入ERP系统中,不让业务游离于系统之外。

看完了上面的内容,大家有没有发现“一种制度、两类会议、三个目标”是环环相扣的?“一种制度”是基础,“两类会议”是过程,“三个目标”是终极目标。这三步中的每一步都是下一步的动力和基石,好似父生子、子生孙一般。其实世间万物又何尝不是如此的呢?不管做什么工作,带一点哲学的思考、做一点本质的分析,总是有帮助的。

最后,感谢阅读。希望本文能给大家在ERP上线之后的工作带来一些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