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人们对商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。为了满足这种需求,制造业企业大多采用“小批量、多样化”的产品生产模式。大家给这种生产模式取了个名字叫“柔性生产”。

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,“小批量”与“多样化”本身是天敌,如何调和它们,就成了新的难题。网上有很多讲提升“柔性生产”能力的文章,在珠三角制造业服务十余年的我,对此也累积了一些小小心得,下面写出来供大家参考下。

如何提升制造业企业的“柔性生产”能力?我的回答是:一制度、二架构、三标准、四自动化。

分别讲一下。

1、制度。这里的制度是指薪酬制度。“天下熙熙皆为利来”,没有一个围绕着“柔性生产”而建立的薪酬制度,所有的一切就是空谈。根据柔性生产的“小批量”的特点,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按照批量结算薪酬的制度。公平公开的薪酬制度、及时准确的核算结果,能带来最大的产能。

2、架构。这里的架构是指组织架构。传统的“金字塔”式的组织架构的存在,是为了通过管理手段治理企业。如果我们建立了合理的薪酬制度,完全可以通过金钱来治理企业,这个时候,管理手段就不需要存在,“金字塔”式的组织架构自然也不需要存在。为了提升“柔性生产”能力,建立一个扁平的、项目型的组织架构是很有必要的。

3、标准。这里的标准是指产品设计的标准化。俗话说得好——“以不变应万变”,真正能应付“万变”的,唯有“不变”。柔性生产的“多样化”指的是产品的“多样化”,而不是零部件和工艺的多样化。在产品设计期间,我们需要通过产品的零部件与工艺的标准化,使得在保证产品“多样化”的同时维持高产能。不管如何花样百出的产品,我们都可以通过标准化的零部件和标准化的工艺生产出来。建立企业自己的零部件和工艺标准库,尽量通过组合的方式来设计产品,是一个有效的提升“柔性生产”能力的方法。

4、自动化。这里的自动化是指自动化生产。在第三步“标准”完成后,零件与工艺都已经固定化。任何固定化了的工作,都是比较适合用自动化的方式来完成的。从普通的升降机到机械手,再到工厂内部的自动物流系统(譬如制衣厂的挂钩系统),不管是半自动化还是全自动化,都是能够提升“柔性生产”能力的。

感谢阅读。以上四点就是我对提升制造业企业的“柔性生产”能力的小小心得。有任何问题,都欢迎来信交流指导,电邮地址在“关于”页面。